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心灵故事 > 正文
9旬杨绛的思考 如何使人世间恶行得到制约
2008年01月23日 心灵故事 ⁄ 共 707字 评论关闭 ⁄ 被围观 95 views+

大约一年以前,我去探望杨绛先生时,看见她桌上放着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英译本,她告诉我,康德在书中说,有两样东西使他越来越感到神奇和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最近读了杨绛先生新作《走到人生边上》,才知道96岁的她一直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杨绛先生在书中说,无数事实证明,科学愈昌明,那支配物质世界的定律也发现得愈多、愈精密。人死后灵魂之有无,究竟有没有阴曹地府和天堂乐园?谁都无法证明。但是,这里有一个与此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那些相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的人们,会因担心死后受惩罚而不敢在生前放肆作恶,有些人年轻时作了恶,晚年会痛苦忏悔。然而,“物质主义者”(即不相信有不灭的‘灵魂’的人们),根本不信因果报应,他们如果作恶,会无法无天,没有道德底线和良心底线,真正达到无所畏惧的地步。《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在弄权铁槛寺时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那么,如何使人世间种种恶行得到制约呢?杨绛先生在书中作出积极的回答。她深信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她深信“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人同时又具有血肉之躯,“灵”与“肉”之间不断会有矛盾和斗争。善人和恶人的区分,是灵与肉谁战胜谁的结果。她认为,人一辈子都要锻炼自身,用灵性良心管制住肉体,使其不致肆意妄为。表面看来,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其实是切中肯綮的。经过极左和文化大革命摧残的我国教育事业是个重灾区,天真纯洁的儿童曾被教唆去“批林批孔批周公”,从小学会讲一套假大空套话,等他们长大,却连“不能随地吐痰”都做不到,不习惯,罔论如何做一个好公民了。

1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薛鸿时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