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xujun

" />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职场礼仪 > 正文
另类面试法:面试可不可以走出办公室?
2008年01月22日 职场礼仪, 求职面试 ⁄ 共 2469字 评论关闭 ⁄ 被围观 249 views+

面试可不可以走出办公室?

如果有可能,可以带面试对象去吃一次饭。不是刀刀叉叉的西餐,而是七杯八盘的中餐;不是面对面侃侃而谈的单挑,而是济济一桌的圆桌餐。

叫几个同事一起去,顺便可犒劳一下他们;面试对象和他们的沟通,也在你的考察范围。人在餐桌上的表现,大可以看出他的教养和修养:

有很多人在自己要的时候,从来不顾及他人。眼里盯着,心里想着,下手就把转盘往自己面前一带,别人的筷子还在盘子里呢,菜就走了,留下一个空举竹筷的姿势。这样的人,团队精神要重点考察一下,要让他先从交通规则学起:一停二看三通过。想吃什么菜,慢慢来,不着急,先注意一下在座其他人,看清楚他人没有正在夹菜或准备夹菜的动作,才慢慢地往自己面前转。下手不要太猛,以免所向披靡地带倒一片杯盘,叮呤当郎,会很热闹的。要学学谢长廷讲的:姿态优雅地吃到菜。虽然这位老兄向以阴狠闻名,理论不结合实际。

作为被面试者,也有一招,以不变应万变:我只吃自己面前的菜。这就是学习马英九了,他爸曾教育小马说,没轮到你唱戏,你就老老实实地做观众;轮到你唱戏,你就大大方方地上台。你只吃自己面前的菜。小马哥真是一位孝顺儿子,我看他的从政风格,还真是谨遵父命。不过这样的人,稳妥保守,担当开拓性很强的工作会有欠缺,得看具体的岗位而定。

吃的时候也可稍加观察。狼吞虎咽如我者,不可重用。(补充:要么不用,如要重用,必须狠狠地用,直接做CEO以上职位:))从学校养成的吃饭习惯,我至今还改不过来,真是苦恼。有人教导我说,你每口饭,要咀嚼三十八下。我记着记着后来就忘了。每次吃饭老想着快点吃完,好开始下面的事。我看这辈子是成不了什么贵族了,吃顿饭花上七八个小时那种。

泪筷。有汤汁的菜,不以碗盘就之,滴滴答答,意犹未尽地一路夹到自己嘴里,不雅不雅也。

巡筷?是这样叫的吗,还是我自己捏造的,反正就是指拿着筷子在桌上犹豫不决,指来点去,好像终于下定决心了,突然又变了主意,半天下不了手。这样的人,我恨不得端起一碗红烧肉放到他面前,吃!

吮筷。夹菜的起始动作是先把筷头放嘴里一吮。哎呀。

就餐时和人的交流。面试官的职责是让面试者放松心情,放松心情才能原形毕露嘛。埋头苦吃者,很多岗位就不太适合,现在的社会,是讲沟通的,沟通才有和谐,才有团结。哪怕是招呼一下,吃到好菜向左右推荐,帮别人递一张纸巾,请别人帮忙夹点什么,都是好的,切不可沉默是金。席中有一个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威胁:你们正说着话呢,菜就没了。

说话时,不可口含食物。嘿嘿,小时候我姐老被我妈训,就是因为这一条。我从我姐的痛苦中学乖了。

帮领导和同事续续茶。有位朋友发牢骚,说他们领导请吃饭,吃着吃着就给他上课,说你怎么不帮大家续续茶呀?他不忿:全桌那么多人,凭什么我做这事啊?得,就凭这样的心理,不长进。领导能这么说,那是他对你有期待,也可能茶壶就在你手边。你当仁不让啊,怎么能放过为大家服务的机会。懂得招呼别人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入座前也有讲究,不过这一条好像大家都还不错,会很礼让,不会在长者和领导、客人入座前抢先落座。再细心一点的,会照顾到彼此谈话的需要。作为被面试者,如有可能尽量坐在女性旁边,是男性,可以照顾一下她,尽显男士风度;是女性,大家也有话讲,可让自己放松自在。

只看到过两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是我前同事,客人未入座抢先落座,拿起筷子就抢占一盘红烧肉,还拨拉几下,找到自己的目标就往自己嘴里塞。这样的人,如果是我招聘,绝对不会要。一个是帮某政府领导开车的司机,没规没矩地一屁股坐在主位,未经席间人同意就吸起了烟。

被面试者对餐桌面试,也可以反制。还是向马英九学习,他通常吃饱了再赴宴。你想看我怎么吃?没门。我吃得饱饱的,我去那全都是为了照顾你们,当你们的服务员。

餐桌上的表现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帮助我观察人、了解人。知人才能善任,招进来后,看放在哪个合适的位置,需要帮助他做些什么样的改进。

常规的面试动作还是要做的。谈话,我喜欢让人说说他的弱点。如何自曝其短,恰到好处地自我批评,是难题。

上车,怎么坐位置?也能看一个人。轿车的后座最多只能挤三个人,中间那位是最不舒服的。以前有个同事,只知道让客人先上车,一个劲儿地把客人招呼到中间,非得用两个人夹住。后来我仔细给他分析了一下车上的座位分布,总之,最不舒服的位置要尽量留给自己坐。有个前同事,一车人,他总是抢先坐副驾驶座,(避免挤坐),上车就套上耳机听音乐。这样的姿态,解读成语言就是:我和你们没关系,我只在意我要的。事实也证明该同事在团结协作方面,是比较弱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多年前一次面试来。蒙同学错爱,把我推荐到深圳一家金融机构。面试我的是位女性高管,谈得挺好。问到我的优势,我吹嘘我在业界的人脉关系较广,因为当时我负责的是资金拆借工作。她反问一句:你认为将来的中国,市场经济越来越规范的时候,做工作还需要搞人际关系吗?

我听了一楞,回答给了个折衷:长远的将来,也许我们更多地可以依靠法律、制度、规范办事,但在可见的未来,人们,特别是中国人,是需要讲人情世故的,是需要讲感情的。有时候人家帮你不帮你,并不因为是工作,而是因为你这个人值得帮。

后来让我去上班,我因故放弃了,毕竟换个城市是件大事。现在不知道这家机构如何了,也不知道这位姓李的女士如何了。如果再见面,我会告诉她:可见的未来=永远。

用吃饭来面试人,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较高,初见面没感觉的,就不必了。如长相不顺眼。我越来越相信,相由心生。招个满脸横肉,凶相毕露的人整天在你眼前晃,何必。还有我不太喜欢那种“小偷的眼神”,视线从来不敢跟人正面接触,要不就是特别羞怯,要不就是心怀鬼胎。

前不久一位朋友去面试,听说面试官和他聊了几小时,一直帮他分析性格弱点。他以为挺有希望的,我也以为挺有希望的,谁有闲功夫花那么长时间唠嗑呀?看上了才有兴趣详聊呀。谁知大跌眼镜。我就在想了,要不就是后来找到了更合适的;要不,就是面试官有话痨,并偏爱打击别人显示自己高明为乐。摊上这样的面试官,活该倒霉,他老板也倒霉,工资都花在和人摆龙门阵上了。

来源:chenxujun

抱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