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教育
评论关闭
2012年05月06日 大学时代, 学习, 成功励志 ⁄ 共 4231字 ⁄ 被围观 212 views+
作者:梁启超 (1927年初夏) 反观现在的学校,多变成整套的机械作用,上课下课,闹得头昏眼花。进学校的人大多数除了以得毕业文凭为目的以外,更没有所谓意志,也没有机会做旁的事。有志的青年们,虽然不流于这种现象,也无从跳出圈套外,于是改造教育的要求,一天比一天迫切了。我这两年来清华学校当教授,当然有我的相当抱负而来的,我颇想在这新的机关之中,参合着旧的精神。吾所理想的也许太难,不容易实现,我要想把中国...
阅读全文

+2°
2009年10月27日 名人故事, 教育 ⁄ 共 2373字 ⁄ 被围观 117 views+
对儿时的我来说,父亲是个严肃而遥远的人。从我出生到11岁赴美之前,他给我的感觉,总是有一点点沉默和神秘。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天待在书房里,或踱着方步,或不停地写作。 虽然来台湾多年,但是父亲一直不变的,是那满口的乡音。因此,我们的家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们跟爸爸讲四川话,跟妈妈和兄弟姐妹讲普通话。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依然可以讲出很多四川话。听到川音,还觉得分外熟悉亲切。 在印象中,父亲...
阅读全文
+8°
2009年09月10日 男人女人 ⁄ 共 1085字 ⁄ 被围观 142 views+
一、假期多,能更好的照顾家。 其实很多人都很羡慕教师这一职业,因为有两个让很多职场从业者嫉妒的寒暑假,她们可以用这些时间把家庭整理得井井有条,对于这样的女人,没有男人不喜欢。 二、接触的人群简单,思想单纯。 一个人的好坏与接触的人群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教师,他们每天接触的除了同事就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思想几乎不会被外部的一些环境印象,他们单纯的心会让男人有一种想保护的冲动。 三、帮孩子辅导功课能够省...
阅读全文
+3°
2009年09月04日 大学时代 ⁄ 共 5150字 ⁄ 被围观 77 views+
首先,祝贺大家开始新的生活。大家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和高中生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来到了大学校园,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心里一定都很高兴。但是要看到,我们的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很多,都并不是尽如人意的,也绝不会像小学、中学那样美好。更进一步地,我们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发育不成熟、不完备的社会,从小时候到中学,乃至高考,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因社会不成熟所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抑或是灾难。往后,如果自己没有足够...
阅读全文
+1°
2009年09月01日 教育 ⁄ 共 1695字 ⁄ 被围观 318 views+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我们在数十位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对孩子成长最关键的8个问题,突破纯智商开发的泥沼,树立做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简单方便,容易操作,适合于每一位孩子家长。 在孩子的成长中,高分数、好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事实上,一些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它们才是孩...
阅读全文
+5°
2009年08月03日 大学时代 ⁄ 共 1760字 ⁄ 被围观 104 views+
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
阅读全文
+1°
2009年07月28日 名人故事 ⁄ 共 6612字 ⁄ 被围观 1,040 views+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强发表演讲 摄影/新东方周次敏 大家好,刚才主持人说我没穿西装,我是今天特意没穿西装,因为这是留学带给我最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要展现个性。你要不出国,会认为什么场合都要穿得西装革履,但是我到了美国,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一次记忆就是关于西装领带,那是我获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之后,侥幸也荣幸地走进了贝尔研究所。 第一天我西装革履,皮鞋擦了好几遍,我觉得我到了...
阅读全文
+2°
2009年07月14日 教育 ⁄ 共 2463字 ⁄ 被围观 198 views+
当我们懵懂看世界的时候,成年人在等待我们成材。小时候男孩子一般都调皮,宽容的长者爱说:"树大自然直。"我年幼时很爱听这句话;但更爱听的是我们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成人之后,偶尔想起这个问题,也没得到明确答案。自己是看不清自己,不知自己长大之后自然直了没有。我们民族都是凭感觉做事,没有设定一个可套用的标准,所以成不成材,谁说了都不算。 今天的社会有些意思,令正在受教育的一代及家长常常茫然。社会三...
阅读全文
+2°
2009年07月14日 自我发展, 思考 ⁄ 共 1518字 ⁄ 被围观 177 views+
什么是最好的创新 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 新颖是创新的必备要素,但并不意味着每次创新都是一种开天辟地式的革命。仅仅通过把一个领域的经验应用到另一个原本不相干的领域,可能就会完成一次伟大的创新。斯宾塞是美国电子管技术专家,二战期间在测试新磁控管技术时,偶然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会因为接近磁控管而融化。斯宾塞联想到,能否用类似装置给食品快速加热呢?微波炉就这样诞生了。 创新的实用价值更应着重...
阅读全文
+5°
2009年06月30日 星座, 教育 ⁄ 共 1527字 ⁄ 被围观 311 views+
芬兰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奇迹。从公元两千年开始,芬兰总是在国际学生评量计划里头名列前茅,更令人吃惊、艳羡甚至恐惧的,是他们的学生还在不断进步,评分一年比一年高。且不说其他项目,光看阅读,根据统计,百分之四十一的芬兰中学生最常干的休闲活动是阅读。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又怎能不高呢?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这么厉害? 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谜题,所以每年都有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地从世界各地涌至芬兰取经。然后他们发现,原...
阅读全文
+6°
2009年06月04日 教育 ⁄ 共 2434字 ⁄ 被围观 66 views+
(一) 对于家长来说,在教育的问题上,只有一个真正尖锐的问题:你是否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当前的教育?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教育的边界和责任,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教育是为谁服务的,它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的目标满足了什么,有哪些不足?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接受怎样的教育? 在现在的条件下,我能做些什么? (二) 作为最伟大的资源,教育为人服务,主体是学生,它的目标应该是为人提供两种基本...
阅读全文
+1°
2009年03月30日 教育 ⁄ 共 1210字 ⁄ 被围观 162 views+
EQ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 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人的EQ萌发很早,婴儿时期开始感受和学习,童年时期逐渐形成。在EQ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自知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清...
阅读全文
评论关闭
2009年01月21日 学习, 学习与时间管理 ⁄ 共 2459字 ⁄ 被围观 241 views+

  时至今日,我越来越坚信这样的一个事实:如今的中国教育,无论是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仍热衷于要求学生默记和复制知识的纯熟技能,却丝毫也并不打算主动教会学生如何实现自我学习、个性发展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育机制和方式自身没有改革的动力,不仅落后于时代的需要,而且陶醉在高额的成本和极低的回报中,欲罢不能。

  我始终怀疑,占我们每个普通家庭收入很大份额的教育投资,是否物有所值。因为只需简单冥想,我们就可以看到学校提供的教育没有教会学生们可以立足社会的必须的一些重要的东西。

  【1】用自己的眼睛看,依据事实来判断,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

  这本来是不需要教的技能。但是,教育使基本的诚实都萎缩了。

  老师问:你看见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我看见了一陀狗屎。
  老师说:记住,名人拉下的狗屎就不是狗屎。你这种想法很危险,考试的时候是要失分的。记住了?
  学生想:记住了。为什么名人的狗屎就不是狗屎呢?
  老师说:教参上就是这样写的。你不要问那么多。

  【2】按事物本身的方式来学习

  什么是事物本身的方式?

  比如说话,小孩子学说话很快,一般1岁多就学会自己的母语。没有哪个妈妈给孩子先讲语法,划分主谓宾之后,才让孩子去学说话的。都是听多了,开始跟着模仿,慢慢就说会了、听会了。

  可我们都知道我们学外语是怎样干的:不仅倒行逆施,而且愚昧之极。

  你能把一个语句的主谓宾定补状,还有啥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搞得比老外还厉害。可惜,大多数时候,连一句话也看不懂,也听不会、说不出。那你学那啥玩意,有啥意思?

  按事物本身的方式学习,其实,是尊重普通人的认知规律。机械地记忆语法,教育者其实不需要真正理解语言,他可以很轻松容易传授知识,当教育的目标驱使他满足应试的目标的时候,学习外语的目的,被忘在了九霄云外。

  当然,这种变态的学习方式,只是在教育方法上的懒惰和无奈的表现。除了浪费时间和金钱以外,没有更多的价值。

  【3】为自己负责

  学校总想签着你的鼻子走。这本来是好事情。如果你小,什么都不懂,当然需要有人来指引。但你长大了。你需要被告知,你会被牵引到何处。你的牵引者,可以建议你,该做怎么样的准备。

  在你开始上初中的时候,你应该被告知:你需要开始为自己负责。比如说,老师应该教会你一些管理时间的方法,告诉你如何分配时间才合理。告诉你该如何注意锻炼身体,而不仅仅是为了对付中考的体育考试。你该如何面对人生中到来的一些问题:青春期的麻烦、如何处理早恋、你为什么会听不进去父母说的话。

  当然,学校其实是根本不管这些的,也有可能是你的父母的责任。但至少,无论谁是牵引者,你会发现,你应该被告知:开始准备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读书,不是为了父母,也不应该是为了学校、老师,而是你自己。

  但即使是被告知一切。其实,你仍然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你的牵引者会一边建议,一边放手让你去管理你自己。

  你应该会慢慢在青春中,找到一些感觉:你相信自己可以不完全需要老师,就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你相信自己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这是一种理想中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往往其表现是分裂的:学校会命令老师把所有的课堂和课外时间占满,没有丝毫的缝隙和选择。

  教育竞争的规则是这样设立的:学生们被禁止观看彼此的学习,每个人都要成为单打独斗的高手,相互间展开竞争。根据考生成绩,学生被分为各种等级。超过同班同学和吸引注意的需要通常主导了学习的需要。

  在这种貌似公平的竞争规则下,教育的目标被掩盖了:人们不去想学到的知识是否能延续,是否能到达社会相连接的基本要求,是否能支持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发展。人们把这个方式当成了一个选人的筛子,却没有发现筛子本身有啥问题。只有当很多经过筛子的人,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的时候,人们才终于肯承认:不论是多么的公平,如果用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得到的仍然是错误。

  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以前学过的很多东西,只有在远离你之后,你才能真正地开始。除了熟悉得有些过分的挫折感,你会想一个问题:为何我们不能从一开始就学习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我们学习的知识中,是否有太多过于自娱自乐,装疯迷窍的东西?

  没有谁该对你负责,除非你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所有的选择,不管是别人帮你选的,还是你自己选的,所以的结果,都要你自己来承担。

  这样看来,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为自我负责的人:以自己的力量思考并行动。

  【4】通过做一件事情来学习

  通过做一件事情来学习的好处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系列的完整过程。

  你会自己去界定一个问题,学会观察并收集素材,和伙伴一起评估和开展工作。在事实面前,权威和以往的知识都围绕在你的身边,供你检阅或使用。你会根据一个结果的导向去找到取舍点,会平衡好各种资源。

  你会学会定位,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需要并且可以解决的核心要素。你会坚持需要并喜欢的东西,即使你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为了交付结果,你也学会了放弃。

  通过做一件事情来学习,你会明白知识从何而来,它如何衍生和变化。你需要它什么样子,它就可以变化成什么样子。

  你做了一件事情,然后学到了一些东西,又做了一件事情,又学到了一些东西。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快。你会把你的工作中,相似的部分固定下来。你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知识架构。这种结构,是自我积累的,也是自我增长的。

  这就是你的工作方法,你的思维方式。你会明白:知识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在流动、变化、诞生和灭亡。你根本不担心知识的多或者是少,因为你明白只有需要的时候,只有去连接现实需求的时候,知识会随着灵感一起到来。只要有正确的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能够找得到。

  那种认为世界上存在唯一正确使用知识的说法,那种认为知识是只增加不减少的做法,纯粹是扯淡。

  【5】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教育使人失去自觉和信心,失去掌控人生全局的愿望,让人变得随波逐流。

  只有保持饥饿,人才能变得在任何时候,可以挣扎和不满。因为不满,人生才随时充满了惶恐,充满了生命的动力。

  只有保持愚蠢,才不会失去好奇心,不会碍于世俗的情面,失去创新的机会。

阅读全文
+1°
2009年01月14日 教育 ⁄ 共 808字 ⁄ 被围观 124 views+
当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的话,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人和人之间是关系,是父母态度使他有自我观念。 某大学的一个数学系学生,在上课时睡着了,醒来发现已经下课了,教授和同学全都走了。他睡了差不多整堂课,所以也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看到板书上有两...
阅读全文
+1°
2009年01月03日 教育 ⁄ 共 1203字 ⁄ 被围观 65 views+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也许会对孩子说:"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
阅读全文